荆州地处湖北之中、中部之中,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7万,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洪湖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荆州高新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全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重要港口城市。
荆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荆州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27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都”。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之城”。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荆州吟诗作赋,也是实至名归的“诗词之市”。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质千古流芳。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荆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进取精神,“清廉高洁,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九八抗洪精神,以及“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处置中荆州人民展示的“大义大爱”精神,都成为荆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特征。
荆州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湖广熟,天下足”。荆州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源丰沛,是中国南方的“黑土地”,被誉为中国粮仓。粮食年产91.2亿斤,淡水产品、油菜籽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市州之首,被誉为“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全市形成了优质粮棉油、瓜果菜、畜禽、水产、林纸等七大加工产业体系,拥有白云边、小胡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高新区是全国第三家、湖北首家以农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纪南文旅区是以文化旅游为主的功能区,区内华强方特园、园博园相继开园,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成功引爆了荆州文化旅游市场。荆州科教资源丰富,是湖北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科研院所300多家,高等院校7所,院士专家工作站50个。
荆州厚植积淀、蓄势待发。当前的荆州,湖北唯一同时跻身于长江经济带、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的城市。荆州境内铁路、公路路网密布,横贯东西、连接南北,交通条件十分优越。483公里黄金水道穿境而过,并与“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在此交汇,国家一类口岸盐卡港临江而立,铁路“十字交叉”、高速公路“五纵三横”路网格局初步形成。2021年初,荆州沙市机场建成通航,荆荆高铁开工建设,推动荆州加快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当前的荆州围绕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树立工业优先导向,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驱动,着力构建“4611”现代产业体系,即培育壮大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轻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6个五百亿级优势产业,培优锻强智能家电、汽车零部件、石油石化装备、生物医药、光伏新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现代煤化工、现代造纸、食品加工、婴童装、节能环保11条特色制造业产业链,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
当前,荆州正秉持“以工业振兴崛起为使命,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像拼命,视营商环境为生命”的“三命”共识,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完善招商引资促进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打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历史的荆州辉煌灿烂,今天的荆州生机勃勃,明天的荆州充满希望。全市上下正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要求,主动对接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