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牢记嘱托 逐绿前行

焕新!荆江岸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发布时间:2023-04-25 14:07

来源: 荆州日报

字体大小:

3月26日,“荆马”鸣枪,2万余名中外选手重聚荆州,用脚步丈量千年古城,用激情感受“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豪迈。

4月8日晚,千年古城墙下、护城河之上,首届楚文化节盛大开幕,演绎唯美荆州,引爆古城文旅。

九百里荆江,流光溢彩,古今交融,活力无限。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时说,“荆州很美,看起来很漂亮。”这是总书记对荆州的直观感受,更寄托着对荆州的期待。

五年来,荆州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十大举措”“十大行动”持续发力,全面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江大保护行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厚植绿色底色。

荆江之治

红色的吊机挖斗,从运砂船上“抓”起成吨的砂石,放入蓝色全封闭传输走廊,转运至岸上配有喷淋系统的装卸区,砂石全程不着地、运砂不见砂……荆州首个砂石集并中心——李埠港区一期综合码头,不仅能集运砂石,还能接收船舶垃圾,被誉为全省环保规格最高的零排放“空中运输走廊”。

依江而建的荆州,为给长江“治病”,制定一系列“治疗”方案——

在全省率先开展秸秆禁烧行动、出台《荆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颁布实施全省首个“一湖一法”《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探索制定航道疏浚弃砂综合利用“荆州模式”在长江全流域推广;以治水为主线,以四湖流域和洞庭湖水污染治理为突破口,统筹开展“碧水、绿岸、洁产、畅流”行动,打响非法码头治理、港口船舶防污染、岸线资源清理“三大专项战役”,关停拆除长江干线码头340处,腾退岸线55公里;制定《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方案》,拟定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1824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溯源。

“我们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细化制定‘双十’行动方案,接续推进80个重点事项、270个总投资6854.8亿元重点项目建设。”长江办相关负责人说,荆江生态修复取得新成效,2020年,荆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工作综合评估全省市州第一。

荆江之绿

绿色,是荆州最鲜明的底色。

西起学堂洲,东至盐卡码头,沿江而下,柳林洲公园、临江仙公园、洋码头等多个片区,串起“荆江风情带”,成为群众休闲打卡的“网红”地。

放眼荆江两岸,满眼葱郁。各县市区全力推进长江岸线复垦复绿,实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打造沿江“绿色走廊”,在“去污”上做减法,在“增绿”上做加法。五年来,荆江两岸累计造林69.7万亩,退垸还湖9.1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6.69%,湿地保护率达46.39%,长江荆州段干流水质提升至Ⅱ类。

以水为媒、以水塑形、以水促产、以水安城,荆州以流域综合治理定空间规模与结构、定产业类型与布局、定城镇形态与功能,编制完成《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分级分类制定管控规则,着力构建人水相亲、水城相融、水产互促的发展格局。

荆州还首创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将防洪员转化为岸线管理员,每1至2公里长江岸线设置1名管理员,织密织牢长江岸线保护网。

“我们谋划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四化同步建设等项目188个,总投资6355.49亿元。成功申报总投资72.16亿元的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获批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长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环境保护上,荆州迈出了新步伐。

荆江绿了,生态活了。

监测数据显示,荆江水域江豚种群数量由70头增至100余头,麋鹿种群数量发展到2500头左右,鸟类增至335种,中华秋沙鸭、白鹤、小天鹅、紫水鸡、青头潜鸭等22种罕见国宝级鸟类,均在荆州留下倩影。

荆江之美

荆州绿色循环产业园内,能特科技有限公司新厂区里,一栋栋新车间整齐排列,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的元素随处可见。从长江边搬到产业园,公司加大投资,研发出更加符合生态建设发展要求的技术和产品,产能、销售收入稳步增长,企业绿色发展的动力澎湃。

荆州强力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按照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建设,积极构建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轻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4611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含绿量”,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码”,更为荆州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奏响发展的“最强音”。

荆州之美,美在景色,亦美在文化。湖北省首座大型高科技文化主题乐园,演绎楚宫乐舞的华美篇章;荆州园博园在长湖之畔静美绽放,将荆楚神韵寓于山水之间;充满科技气息的“光影秀”让千年古城焕发时代光彩;千里洪湖碧波荡漾,一条条水上旅游线路,讲述着红色故事……好一幅生态与文化和谐共存、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美景,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交通新格局打开,畅联荆州与未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焦柳铁路“双十字”交汇优势,荆州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重点打造煤炭、铁矿石、农产品、化工产品四大铁水联运集散交易基地,规划形成“四纵二横二联一支”干线铁路网、“八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和“一港十区”港口发展格局,“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站在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双3000亿”的历史关口,荆州以流域综合治理,守住安全底线,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千里荆江一域之精彩,为万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增光添彩。

访谈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作出荆州贡献

“去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说,“一部湖北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一部荆州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水关系史。”

荆州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在全国起步较早,13年前编制《荆州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规划》,是全流域第一个编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城市。近年来,荆州抢抓流域综合治理机遇,擦亮人水和谐品牌。“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逐步转变为“万里长江,美在荆江”。

“2016年5月,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秦尊文表示,要持续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在荆高校院所、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动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绿色技术,切实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加绿色科技成果供给,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转型升级为动力,推动绿色产业形成较大规模。

4月8日至9日,首届楚文化节在古城荆州盛大举行。如何乘成功举办楚文化节的东风,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对此,秦尊文建议,要加快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世界一流楚文化研究院、申报楚文化世界遗产、编制楚式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荆州示范段、继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着力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绿色发展是贯穿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也是开展跨江发展、跨省合作的主题。”秦尊文介绍,2月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提出四大定位,其中之一就是“湖区绿色转型先行区”。作为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一部分,建议荆州以共抓大保护为前提,加快推动跨江发展和跨省合作,与武汉、宜昌、岳阳等地连成一片,有力推动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智敏:谱写荆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5年来,荆州人民牢记嘱托,逐绿前行,围绕长江大保护与绿色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省人民政府参事、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智敏说,荆州正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谱写荆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荆州可以将流域综合治理作为突破口。”彭智敏说,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治荆楚必先治水的最大省情,从湖北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动纲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荆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组织多方力量,于去年12月完成了具有荆州市特色、对接《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的《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

做好荆州流域综合治理的路径是什么?在彭智敏看来,就是要做到底线管控,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四条省控主要安全底线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彭智敏认为,荆州全市上下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共担重责、众人划桨,为加快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筑牢安全屏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荆州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谈及如何谱写荆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彭智敏建议,要明确四化发展目标和任务,确立新型工业化为优先发展方向,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城区领跑、县域崛起、镇域发力、乡村振兴“四轮驱动”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信息化全域赋能,加强创新引领。

彭智敏还建议,要以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推动四化同步高质量发展,以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和美丽中国建设,以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为突破,统筹城乡环境和城乡融合良性互动,以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记者陈雪玲)

能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忠:绿色创新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搬迁改造后,能特科技已具备年产1140吨关键医药中间体、高端化工催化剂的生产能力,正尝试新增食品添加剂产品生产线,产能、优质产品种类和销售收入稳步增长。”4月24日,在“牢记嘱托逐绿前行”主题座谈会上,亲历“关改搬转”和产业绿色蝶变后,能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忠深有感触,“在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指引下,企业绿色发展动力澎湃。”

2018年,能特科技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搬迁改造的化工企业。张光忠说,坚持绿色发展主旋律,公司定下打造荆州“搬大搬强搬精”样板这一目标,投资12亿元,于2021年完成老厂区整体搬迁。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年来研发、掌握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吸引国际行业巨头荷兰帝斯曼来荆合作建厂,组建益曼特健康产业(荆州)有限公司;招来央企招商局集团旗下天津药研院“联姻”,注册成立天科(荆州)制药有限公司;与博尔德和中泰化工重组新建能泰科技,实现了从“一”到“四”的裂变。

未来的路,怎么走?张光忠的答案是,逐绿发展,坚持产业技术创新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抓住产业转型升级主旋律。

张光忠介绍,“我们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彻到企业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以创新提升综合实力。”坚持数字化转型,运用信息集成、管理上云、集中控制等数字化手段,企业生产控制、管理营运智能化水平实现行业领先。坚持科技创新,运用领跑全球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主要产品瑞舒伐他汀、维生素E的部分工艺或关键原材料,走在行业前列。

在张光忠眼中,“能特系”蓝图美好——发展以益曼特为主体的动物营养品板块;推动维生素E提质扩能;发展与能特科技、天科制药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化学原料药板块,打造从基础化学原料到成品药的全产业链;发展以能泰为主体的基础化学品、新材料板块,为“能特系”企业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优势要素汇聚而来,“能特系”正在形成集动物营养品、原料药及高级医药中间体、化工材料及副产绿色能源于一体的细分产业集群。

数说荆江这五年

生态修复取得新成效

接续推进80个重点事项、270个总投资6854.8亿元重点项目建设;

关停拆除长江干线码头340处,腾退岸线55公里,长江两岸累计造林69.7万亩,退垸还湖9.1万亩;

长江荆江段干流水质提升至Ⅱ类,支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

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

谋划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四化同步建设等项目188个,总投资6355.49亿元;

首创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3985名河湖长上岗履职;

绿色发展迸发新动能

突出优势农业循环发展。化肥、农药亩均使用量连续7年实现负增长;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基地20个,累计5020公顷;

强力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以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轻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4611现代产业体系。每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400个以上;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5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24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达39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1695家,居全省第4。

持续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5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亿元。

综合交通形成新格局

规划形成“四纵二横二联一支”干线铁路网,“八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和“一港十区”港口发展格局。

77个总投资1073亿元的重点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实施,“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入选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宜居城镇展现新特点

2022年,全市谋划“擦亮小城镇”项目611个,总投资139.13亿元;

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1596.02公顷,绿道长度122.6公里;先后创建6个国家湿地公园和5个省级湿地公园;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5个、生态村437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Baidu
map